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,我國高考已經有整整44年的歷史了,在這44年里,數以萬計的寒門學子,通過高考中的優秀表現成功逆襲,跨越了自己原來的階層,因此,高考被定義為是“改變命運”的考試。
作為全國最重要的選拔性考試,一直以來高考都是與時俱進的,從1977年到現在,高考經歷了多種模式和制度的變革,從原本的大統考,到后來的文理分科,再到之后的3+3和3+1+2的新高考。
每一次高考模式的變化,都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,好的是高考與時俱進,能選拔出更符合社會發展潮流,有實力的高質量人才,壞的則是高考發生的新變化,需要考生們有段時間來適應,適應不好就很容易影響高考成績。
在2021年高考的時候,我國擁有八個省市加入新高考對,實行3+1+2的高考模式,為了讓這些考生們提前適應,年初八個省市就進行了“八省聯考”,然而,八省聯考各省市的表現,卻與實際高考成績的表現有著很大的出入。
江蘇省“八省聯考”排名第一,河北省也望塵莫及
在2021年新增的,加入新高考隊伍的八個省市中,有兩個實力派高考大省,一個是北方的河北省,另一個是南方的江蘇省,這兩個省份的基礎教育水平都很,也都盛產學霸。
不過,一般提到高考大省,學霸眾多的省份,人們會優先想到河北省,畢竟河北省的衡水中學可是在全國都赫赫有名,因此八省聯考成績公布以前,人們都非??春煤颖笔?,然而八省聯考成績公布后,大家才覺得“草率了”。
在2021年的八省聯考中,排在第一名的并非河北省,而是江蘇省,且江蘇省的表現還比河北省高出許多,2021年的八省聯考,江蘇省共有35萬考生參加,其中,6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達到一萬多人,再看看河南省,明明考生人數遠比江蘇省多,600分以上的學生卻只有6000多人,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這一次的聯考,很快就讓原本已經赫赫有名江蘇省,再一次聲名大噪,人送外號“蘇大強”,江蘇省高超的教育水平也越來越深入人心,然而,當2021年實際的高考成績公布后,人們又很意外的發現,江蘇省的表現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好,這是為何?
實際高考成績讓人失望,“蘇大強”為啥不強了?
近幾年來,不僅高考經歷著變革,中考也在不斷變化,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中考分流,錄取率越來越低,直線降低至50%,讓大量學生和家長難以入眠。
其實,早在中考分流政策實行之前,江蘇省就已經在內卷,在分流了,江蘇省的高考難,一部分難在高考的實際程度,另一部分則難在中考上,對于江蘇省的學子來說,能通過中考的選拔順利進入公辦高中,就已經很了不起了。
一直以來,江蘇省的中考錄取率都很低,作為人口大省,之所以參加高考的人數少,主要是很多學生早在中考的時候就已經被淘汰,根本沒有參加高考的機會,更別提在高考中優異表現了。
除此之外,江蘇省本省的高考難度也很大,在加入新高考隊伍之前,江蘇省一直是自主命題省份,然而,同樣是自主命題,江蘇卻與北京截然相反,不僅沒有出題難度稍微放寬,反而難度還一直排在全國拔尖位置。
不少學生都曾透露,江蘇省的高考試題難度,數學試卷足以讓理科尖子生都聞風喪膽,至于英語試卷,則是完全不輸給大學時期的四級考試,要爭取在這樣的試卷中考出高分,難度可想而知。
到了2021年,即使江蘇省加入新高考隊伍,情況卻并沒有太好,因為除語數外三大主科使用全國卷外,剩余的科目依然是江蘇省自主命題,這個時候,江蘇省依然沒有摒棄“以難為美”的原則,盡管難度比之前略低,但也沒有太明顯的變化。
再者說了,江蘇省的考生們一直長期處于高壓模式下,突然換上3+1+2的新高考,雖然學生很開心,但短期內卻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模式,而且由于3+1+2給了學生過多的選擇自由,一些原本成績十分優異的學生,到了這個時候,反倒不知道該怎么辦了,這也是影響江蘇省2021年高考成績的主要原因。
綜上所述,江蘇省2021年高考表現略讓人失望,其實都是各種原因綜合作用下的必然結果,不過到了2022年,情況應該會好許多,畢竟學生們已經在逐漸適應3+1+2的高考模式了。